当前位置 :
自考专业(行政管理)《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相关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4-03-29 22:08:15

1、【题目】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答案:

(1)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2)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损失,物质和精神的损失。(3)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4)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作好社会问题防治,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社会变迁

答案:

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包括四类内容:其一,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其二,社会的基本结构;其三,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其四,人与自然。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答案:

优点: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相比较其他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效率高。韦伯相信,建立在法理型基础上的科层制是对工业社会中大型和复杂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弊端:(1)形式主义。科层制强调组织成员应严格照章办事,然而过度的照章办事,也会产生形式主义的弊端。

(2)繁文缛节。科层制强调组织各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各种交涉应具有正式性,通常要求以公文的形式和特定的仪式来进行,由此会产生繁文缛节的弊端。

(3)用人困境.科层制虽然强调依据才能录用职员,但同时按规章给予晋升的机会,这就会产生源于彼得原则的用人困境问题。

(4)人情味欠缺。科层制要求组织成员在办事过程中应去除个人的思想情感对组织事务的干扰,避免由人的主观性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科层制强调组织规章制度的稳定性,但组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规章制度的改变往往滞后,从而降低了组织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思想。

答案: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所谓一切属性,既包括人的智力和体力,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审美能力等。

(2)同时,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消费

答案:

消费是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和文化财富的活动消费。消费不仅仅是人们生活中的生活消费还包括属于生产本身的生产消费。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联系实际对教育不平等现象的进行社会学分析。

答案:

一、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

教育通常被认为是能够促进社会平等的手段。但是美籍奥地利学者伊凡?伊利奇则质疑了这种常识性观点。在题为《去学校化的社会》一书中,伊里奇对学校教育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1、学校正在为各种受压抑的、互相隔阂的和失去人性的社会服务,其实质是维护现存秩序的社会工具;2、在学校中,学习和教育都是强迫性的,它要求达到一定年龄的儿童在教师的监管

下整天学习强制性的课程,是“没有快乐的机构”;3、除常规的知识传授之外,学校还在传授着一些“隐形的课程”,即一种价值观的

宣讲——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为每个人成长为社会人作准备,学校中不传授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校外学到的东西是无价值的;

4、只有发动一场“去学校化”的变革,使教与学重新具有个人责任感,才能回归学习与教育本来的意义。

二、教育与文化资本

现实生活中可以观察到一类现象,接受同样的教育,但取得的学习(学术)成就却可能因人而异。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角度加以批驳,并着重分析了这一事实,即为什么来自社会下层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在正式的学校环境中遭遇排斥。

1、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与文化资本。在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儿童在家庭内部获得这些特征。

2、较低阶层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谈吐风格与品味往往与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学校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适应性困难,缺乏自我提高的动力。

3、中产阶层的孩子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与思维习惯与学校要求更为协调,因此更适应学校的生活,并更容易取得学业成功。

三、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

与“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类似,“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分析思路同样出现于当时西方教育制度弊病迭出的背景下。社会学家保罗?威利斯根据在英国伯明翰的实地调查,提出了有关亚文化再生产机制的讨论,即劳工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的。

1、劳工阶层的孩子们并非一定存在较低的职业预期与自我能力认知,即心甘情愿地成为社会的下层。

2、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通常拥有不错的实际生存能力。

3、由劳工子弟组成的男生群体(“哥们儿”)拥有自己的亚文化。他们不仅充分理解主流教育对于个体塑造的诉求,而且还能够与制度对抗(例如,在对学校体制的斗争过程中,他们能够发现声称具有权威的教师的弱点,并从中获得乐趣)。

4、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劳工子弟们也不认同学校代表的主流社会价值,而是欣赏蓝领文化,并选择其作求职意向。

5、他们在成年后可能会意识到教育对于社会阶层流动的意义,并开始教导下一代接受主流教育观念,但其子女仍有可能继续父辈的生活轨迹。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初级群体的特征。

答案:

(1)初级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2)初级群体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城镇化

答案:

城镇化亦称城市化、都市化,指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或城市聚集,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发生变更,使城乡接近、融合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社区的内涵。

答案:

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内涵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1)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2)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3)社区是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人们由于共同生活而产生了对社区所在区域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份子。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联系实际对教育不平等现象的进行社会学分析。

答案:

一、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

教育通常被认为是能够促进社会平等的手段。但是美籍奥地利学者伊凡?伊利奇则质疑了这种常识性观点。在题为《去学校化的社会》一书中,伊里奇对学校教育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1、学校正在为各种受压抑的、互相隔阂的和失去人性的社会服务,其实质是维护现存秩序的社会工具;2、在学校中,学习和教育都是强迫性的,它要求达到一定年龄的儿童在教师的监管

下整天学习强制性的课程,是“没有快乐的机构”;3、除常规的知识传授之外,学校还在传授着一些“隐形的课程”,即一种价值观的

宣讲——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为每个人成长为社会人作准备,学校中不传授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校外学到的东西是无价值的;

4、只有发动一场“去学校化”的变革,使教与学重新具有个人责任感,才能回归学习与教育本来的意义。

二、教育与文化资本

现实生活中可以观察到一类现象,接受同样的教育,但取得的学习(学术)成就却可能因人而异。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角度加以批驳,并着重分析了这一事实,即为什么来自社会下层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在正式的学校环境中遭遇排斥。

1、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与文化资本。在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儿童在家庭内部获得这些特征。

2、较低阶层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谈吐风格与品味往往与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学校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适应性困难,缺乏自我提高的动力。

3、中产阶层的孩子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与思维习惯与学校要求更为协调,因此更适应学校的生活,并更容易取得学业成功。

三、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

与“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类似,“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分析思路同样出现于当时西方教育制度弊病迭出的背景下。社会学家保罗?威利斯根据在英国伯明翰的实地调查,提出了有关亚文化再生产机制的讨论,即劳工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的。

1、劳工阶层的孩子们并非一定存在较低的职业预期与自我能力认知,即心甘情愿地成为社会的下层。

2、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通常拥有不错的实际生存能力。

3、由劳工子弟组成的男生群体(“哥们儿”)拥有自己的亚文化。他们不仅充分理解主流教育对于个体塑造的诉求,而且还能够与制度对抗(例如,在对学校体制的斗争过程中,他们能够发现声称具有权威的教师的弱点,并从中获得乐趣)。

4、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劳工子弟们也不认同学校代表的主流社会价值,而是欣赏蓝领文化,并选择其作求职意向。

5、他们在成年后可能会意识到教育对于社会阶层流动的意义,并开始教导下一代接受主流教育观念,但其子女仍有可能继续父辈的生活轨迹。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社会问题一般特征

答案:

(1)社会性

(2)普遍性

(3)特殊性

(4)集群性

(5)复杂性。

解析:

暂无解析

查询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查询网(025773.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查询网 025773.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954号-20